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溫情訴求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腳是用來走路的日記本】

這個訴求真的很迷人啊....但是跟保護區變更與否,並不能等同並論。說穿了,也算是悲情訴求的一種,不能說是悲情,應該是用溫情訴求比較貼切。說真的,我很同情這些老人,政府沒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讓一些很會動歪腦筋的人士動到保護區去,拿這些無辜老人來做開發得根據,這好可怕....這不叫可怕又該叫甚麼?

我越來越能夠從村上春樹的1Q84體會Little people的隱喻了。

2013-1-13字型:  ∣發言列印轉寄

分享:推文到facebook推文到plurk

《好「心」聞》人生80才開始 老菩薩樂活做環保
Ads by Google
長庚大學-MBA強力招生中 cm-sb.cgu.edu.tw
全國首創MBA專業管理人才培訓計畫, 成績優異學生有機會享有學雜費全免!
謝黃却雖不識字,但對各種塑膠袋材質該怎麼分類摸得一清二楚。(記者陳慰慈攝)
高齡九十歲的楊欵阿嬤,廚藝仍是一流,志工們的胃都靠她餵飽。(記者陳慰慈攝)
許金蓮每天都在環保站瓶罐分類區幫忙整理分類瓶罐,工作超過八小時也不喊累。(記者陳慰慈攝)
記者陳慰慈/專題報導
五位超過八十歲的阿嬤,不在家享福含飴弄孫,反而選擇到慈濟內湖園區做環保志工,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越做越歡喜,為後代子孫延續地球生命,無私熱情奉獻與愛物惜福的精神教人敬佩。
做回收… 金蓮阿嬤 不喊累
八十歲的許金蓮阿嬤民國九十三年就到內湖慈濟園區擔任環保站志工,原本鬱鬱寡歡的她,來到內湖慈濟園區後,不但笑容變多了,就連嚴重的背脊彎曲駝背也好轉,半年後漸漸挺直了,已無牙齒的她癟著佈滿細紋的嘴笑說:「我把做環保當作是復健。」即使每天窩在瓶罐分類區裡超過八小時,手指不時還會被資收物割傷,仍樂此不疲,「我覺得人生要活就要動,不要想太多,做就對了。」
許金蓮從六十歲茹素至今,孩子擔心她只吃素食營養不夠,她卻認為只要可以吃下肚的東西就都有營養,吃素也是力行環保的一種方式,因此被其他志工稱讚是什麼都不忌口的「塑膠腸」,她發願要在慈濟內湖園區做志工直到眼睛閉起來。
任志工… 原慧阿嬤 不怕苦
八十六歲的林原慧阿嬤在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擔任志工也超過十年,負責手工藝縫針、圍巾製作等,她心中曾有個難解的心結,兒子表明要剔頭出家,當年她與老公完全不能諒解兒子的行為,氣憤地要兒子以後都別回家了!來到慈濟內湖園區擔任志工後,她漸漸想通了,了解兒子的選擇想法,雖然慈濟師姊後來努力透過關係幫忙她找尋失聯的兒子,無奈至今仍無下文,但「這裡人多熱鬧,還能一起吃飯話家常。」昔日種種不愉快似乎也都因為有伴相陪而能慢慢放下。
當大廚… 楊欵阿嬤 不嫌熱
「這裡讓我有家的感覺,來這邊做志工我每天都很開心。」九十歲的楊欵阿嬤,每天風雨無阻的從湖光市場搭公車到慈濟內湖園區,到廚房幫志工們張羅準備午餐,由於廚房是鐵皮屋頂,夏天室內溫度原本就比戶外高出兩度,加上通風不良又得在鍋爐前工作,她曾在廚房熱到昏厥,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急救,但吊完點滴後隔天又馬上來園區報到,「每次做完飯菜我都熱得滿身汗,自己做的菜卻反而吃不下、沒有胃口,最多喝碗熱湯或吃點饅頭點心填填肚子。」
來到慈濟內湖園區擔任志工十四多年的她說,越做身體越勇健,還能儲存福報,更重要的是可以跟大家抬槓聊天,生活豐富精彩不再索然無味。
獻手藝… 曹尾阿嬤 不好強
而來到慈濟內湖園區改變最大的就是八十一歲的王曹尾阿嬤,從前的她是個性獨立強勢的女人,什麼決定都是她說了才算數,兒子跟媳婦都敬畏她三分,但自從每天與其他志工一起做環保,她的心變得柔軟了,兒子、媳婦也都察覺媽媽變了,親子關係也變得更親近和諧,王曹尾笑說:「雖然這裡的工作環境不是很好,不過可以幫忙做毛毯、手工藝讓我心裡感到踏實,就連作夢都會夢到在園區工作。」
做分類… 黃却阿嬤 不馬虎
負責塑膠袋分類的謝黃却也說,能做就盡量做,越做心裡越開心,八十多歲的她雖然不識字,但對於塑膠袋材質差異,不管是PE綜合白料、PE綜合花袋,還是PP綜合白料、綜合花袋材質區分,都難不倒她,全憑經驗與手摸觸感來判斷,並再三強調環保要從家庭開始做起。
五位高齡阿嬤默默為社區付出,為地球做環保,付出不求回報,發自內心的快樂滿足,我看見他們背後閃耀的光芒,難怪慈濟人稱他們為「老菩薩」。

1 則留言:

毛毛家族 提到...

喔,又忘記一件重要的事情...慈濟下次如果再做8萬個便當(希望不要啦...有這種事代表有一群人受難。)要記得,不要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