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雙方衝突很難化解,除非神人出現!

【腳是用來走路的日記本】

慈濟希望變更保護區,才能夠做【很多】、【很大】的志業,而居民認為,保護區所在地就是應該低密度使用,人為干擾越少。在這樣子的衝突下,兩方要有交集,那真的要有【神人】一班的智慧人士出線,才有可能達成。我想,【神人】是不存在的,所以紛爭必定持續下去,吵鬧只會越來越兇。

2013-1-13字型:  ∣發言列印轉寄

分享:推文到facebook推文到plurk
《好「心」聞》打造慈善園區 就是做上癮了
Ads by Google
用照片記錄日本的日本文化 japanphotocontest.jp/cht
投稿分享您在日本抓拍的精彩瞬間, 可贏得特別的旅遊大獎。
記者陳慰慈/專題報導
慈濟內湖園區每天都有兩、三百位環保志工齊聚一堂,不論是做資源回收物分類或於巧藝坊做圍巾、賑災毛毯與手工藝品,都是在破舊生鏽的鐵皮屋內工作,冬天寒風刺骨,志工們得穿上雨衣抵擋冷風侵襲,夏天屋內像個大蒸籠,高溫把人蒸得發暈融化,就連工作木桌檯也曬得滾燙發熱,雨天雨水穿破屋頂縫隙落下,縱使屋頂漏洞已修補多次,但仍是一遇到大雨就滴答滴答漏不停,加上園區屬開放式環境,敞開大門歡迎民眾入內參觀,導致流浪貓犬也經常在園區內趴趴走覓食。
許金蓮阿嬤偷偷告訴我,夏天她會多帶一套內衣褲來換穿,不然經過一整天的工作,全身汗流浹背,衣服濕答答的根本沒辦法回家,既然做志工這麼辛苦,為何還堅持繼續做下去,她樂天地說:「我就是做上癮了!」志工阿嬤耐得住酷寒豔陽的苦,反而是年輕志工禁不起磨難,往往做了幾天就紛紛打退堂鼓。
其他阿嬤也都展現毅力與韌性,儘管生病發高燒、被流浪狗咬傷,甚至動刀做手術,只要體力一恢復就迫不及待回到內湖慈濟園區,這裡給他們家的溫馨感覺,老人互相陪伴扶持,不再寂寞空虛,有一個認同自己的園地,他們不是已被社會淘汰的人力,人生還有存在價值。不過這些志工阿嬤還是期盼整體環境能獲得改善,讓他們能在更舒適的環境下工作。
早上十點志工們合掌祈福,品味點心、熱茶,午餐休息時間,我跟著這些阿嬤志工一起吃著她們一早辛苦準備的素食便當,志工們圍桌享用,分享著生活點滴,表情盡是滿足愉悅,理想的大同世界在這裡得到實踐。
師兄邱曜山說,民國八十六年慈濟購得這塊土地時,為市府列管建物不得做變更,因此現今使用建築都是民國六十九年所建,僅內部做了裝潢調整,每回國際團體至內湖園區參訪,都不敢相信眼前這處破舊空曠的場地為慈濟內湖園區,去年八月慈濟將變更計畫案送交都委會,希望能將園區規劃為生態教育園區、環保教育中心、社會福利中心、緊急救難中心使用,打造為公益性質的慈善心靈園區。
但地方居民仍對此變更案有所疑慮,近幾個星期召開的說明會上都有環保團體在現場抗議,因此如何在環保、防災與社會公益上取得平衡,是十五年前慈濟購得此保護區土地時未思考周全的,現在究竟是維持自然原貌不開發,還是開發增加防洪滯水設施,仍待雙方建立互信與公開的對話平台解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