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版本2.0

版本2.0
「白宮與微軟都在聆聽的數位生活主張」,這是封面書名之下的副標。

生活在網路/數位時代,偶而聽聞一些因為網路交友上當的不幸事件,比如說,近日來自新聞的「網友邀約外出,小孩然後就不見蹤影一、二年,再見時,已是一堆白骨…」像這樣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這……實在讓僅對網路略知一二的家長,很感到害怕呀!

那麼網路世界的面貌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小孩從小學開始就接觸網路,那麼,小孩對於網路的認知又會是怎麼樣的呢?小孩報紙寫著,家長應該多多注意小孩上網的情形,或是要採取某些預防/保護措施,可是,問題是,身為家長卻沒比小孩懂網路,那麼,究竟是小孩要保護家長,還是家長要保護小孩呢?

看看這本10年前出版的書,書裡寫的樂觀/悲觀,樂觀的是,網路是個無耗損的世界(P.26)。悲觀的是,無耗損代表親疏遠近通通被打破,所以,若有傷害,其力量也大到不行,連一點阻隔也無啊。

書裡談到網路改變交易成本、智慧財產權、內容管制與不管制、隱私權等等,這些商業人士才會關心吧。以我這個關心小孩未來/安全的立場來看,那些都沒有「另一個自我」那一段來得重要,實際上我想說的是,網路背後的身份難辨,這一點很嚇人。P.277。為什麼呢?網路上的網友,可以是匿名/化名,甚至本於自我設定,就好像小說家設定人物角色那樣,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好惡/偏見/經驗通通可以跟本人無涉,那麼,上網的孩子究竟面對怎樣的網友呢?小孩不知道,家長也是不知道的。是不是,前述那悲劇就因焉而生了?


「到底要怎樣才能讓人們意識到風險?大部分是不幸的經驗。」(P.314)這兒談的是電腦/網路安全,主要談的是資料遺失、被竊、詐欺、終止營業等等的,倒不是網路上相對應的人。不過,這句話也是說,如果沒有遇見不幸的經驗,甚至是「夠大、夠驚人」的不幸經驗,大概,電腦製造廠商就不會將「安全」的考量視為必然。實際上,不僅僅是電腦安全如此,生活中大大小小事哪樁不是如此呢。「安全問題的複雜性」(P.316)說到「電腦使用鍊中一個脆弱的環節,就足以讓使用它的每一個人受到波及,…」作者寫了一些日常生活來比擬,例如,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常洗手,還要祈求老天保佑,坐在你旁邊的人不要對著你的臉打噴嚏…這種類比,實在讓讀者我感到很悲觀啊,很無能為力啊。

書裡只是平鋪直敘地探討一些現象,我的擔憂,也僅僅是因著文章條列著的文字、加上我少少的網路經驗而得出這些擔憂。算來,我大概有網路擔憂症候群了吧。

2009/05/18 3:40P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