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從 A 到 A+》

《從 A 到 A+》

柯林斯著
齊若蘭譯
遠流出版

這兩年來所閱聽到關於『金融海嘯』的議題,印象中,總覺得起因於美國的『次級房貸』。翻找網路新聞,發現『苦勞網』這個以小老白姓角度出發的新聞網,在這議題上彙整了國內重要財經報紙的文章。例如這篇,
”第一次閱讀就上手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這是文內引用的經濟日報圖表。


這張圖表雖然是標示對台灣金融體系的影響,不過,全球化的世界裡,標題裡的”台灣”換成任何一個與美國金融有往來的國家,應該也都是可以的,這樣來看,還真的又印證了心裡的印象。在這樣的印象下,見到本書檢視卓越(A+級)的十一家公司,竟赫然看見『房利美』也在列。因此,閱讀這本書時,不免追逐著作者對於『房利美』的分析,也非常好奇作者究竟如何系統化的篩選研究出這些論述。

頁174-5,書上這麼寫著,
『舉例來說,房利美掌握了一個微妙的經濟指標------抵押風險等級的平均獲利。他們的洞察力真是敏銳。房利美的主要經濟驅動力在於,他們比任何人都瞭解抵押貸款的違約風險,因此可以藉著銷售保險和風險分攤管理來獲取利潤。他們的看法單純、觀察敏銳、能見人之所不能見,而且十分正確。』

這段敘述,對於不是學習財經的我,這個---抵押風險等級的平均獲利,似乎需要更清楚一些的說明,找到這篇,
次級房貸洗禮下的亞洲經濟
這位作者說明了抵押風險等等的意義,說得非常清楚。

『美國銀行對個人採取信用評級打分的制度,最好的為300,最差的則為900。按照正常標準,如果一個人的信用記分超過620,在正常情況下銀行就不會發放住房貸款。但是在政府鼓勵居民擁有住房的政策的影響下,許多銀行對許多信用記分超過620的個人提供了住房貸款。由於這些貸款的風險相對較大,銀行一般也會收取較高的利率。這樣的住房貸款一般被稱為次級房貸。

  隨後,銀行可能將次級房貸進行資產證券化,其方法一般是將一批次級房貸打包,賣給一個專門為實現資產證券化而設立的機構,這一機構則以未來房貸償還的現金流作為抵押而發行證券。

  發行的證券通常會被劃分成不同的等級,等級越低,風險越大,收益率也就越高。如果房貸償還出現問題,將按等級由低到高順序註銷證券的本金。一般而言,所有證券本金全部被註銷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等級相對較高的證券其實是十分安全的投資。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以次級房貸作抵押的證券仍然可以擁有AAA評級的原因。』

也就是說,房利美的獲利是來自層層轉賣風險管理而來的嗎?

證諸本書,書中頁144寫著,『當房利美在一九八零年代初期開始轉型時,幾乎沒有人看好,更遑論預期他們能蛻變為卓越公司了。……按照規定,房利美只能經營抵押金融業務,不能多角化經營。大多數人都認為利率高低主宰了房利美的命運------利率升高,房利美就虧損,利率降低,房利美就成了贏家。……房利美別無選擇,唯有想辦法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善於管理底壓力率風險的頂尖好手。麥克斯威爾和他的團隊決心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發明了複雜的抵押金融工具,不再依賴利率高低來決定獲利。』

是啊,原來讓房利美起死回生的,果真是層層轉賣複雜的抵押金融產品。

所以,很好奇評選這種萬中選一的Great公司,究竟標準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這就得看看附錄啦。

附錄一A說明篩選標準,累積股票報酬率,複合投資報酬率若干等等洋洋灑灑,實不是我能夠懂得,不過,我有個疑問是,是不是投資報酬就是卓越的定義呢?記得,老師曾經說過,股票的價值是在反應未來的預期,這句話,也可以讀做這樣的意思,股票的價值是在揣測(押寶)未來可能好或可能不好,也就是說,現在當下,這公司不見得已經賺到錢喔!

由於本書第二章專述第五級領導,所敘述的都是一些難以量化的道德、品格、個性這類特質,寫得讓讀者覺得有為者亦若是,相對的,也反思,原來,我之所以為我這樣一個無作為的小人物,就是沒有這些卓越因子存在啊。因此,也更好奇,有沒有研究數據呢?頁84寫到,『從外界引進明星般的企業領導人和”從優秀到卓越”之間其實有負向關連。十一家”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中,有十家公司的執行長都是從內部升上來的,對照公司嘗試引進空降部隊的頻率則高達六倍。』

還真的有數據耶,所以,接著看看如何研究吧。

看看附錄二A企業執行長分析(內部升遷VS空降部隊),頁367,『凡是擔任執行長前,在這家公司的工作未滿一年者,我們都視之為從外部空降的CEO。』

啊,所以,在擔任CEO之前,先有該公司一年資歷就不算空降喔。也不曉得對照公司是不是會聘到資歷只有十一個月的內部人員當CEO。

想到這裡,連想到這研究在統計上的意義,原來,作者也想到會有讀者跟我一樣質疑起這點,頁319以Q&A的方式寫出問題與答案,他的答案是,有邀請兩位優秀學者,一位統計學家,另一位應用數學家來背書,喔,不對,是解答疑惑。說是,『所謂「統計學上的意義」這個觀念只適用於數據化的取樣方式』,好吧,我被打敗了,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可以這樣寫,-----對照公司嘗試引進空降部隊的頻率則高達六倍。

不適用數據化採樣的研究,卻用數據來解釋分析現象?

我想,我永遠無法看懂這本這麼許多社會賢達推崇的年度影響力書籍。

2009/2/2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