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2
慈濟與原住民的融合與衝突(謝國榮)
2010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2010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在幫助原住民的同時,應尊重原住民特殊的文化與習慣。
陳文茜日前發表「慈濟人加油」,全文卻未觸及問題之核心。8月初屏東長治「慈濟大愛園區」巨石置於大門處,入住的災民群起抗議,要求移除。魯凱鐘思錦牧師說:「部落感謝慈濟的協助,但助人者須尊重受助者的文化面貌與信仰體系,為何要立巨碑彰顯慈濟呢?」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杉林鄉的大愛園區,原住民不滿大愛村充滿「慈濟圖騰」的生活環境,沒有原民風味。
園區處處可見慈濟的圖騰及上人的文句,災民們每天看見這些救災意象的石雕與文字,又勾起痛苦的記憶。慈濟在園區推動「三不運動:不抽菸、不喝酒、不嚼檳榔」,殊不知這是幾百年來原住民生活的習慣與文化。災民要入住永久屋,不但得依政府規定簽下放棄祖先土地切結書,還要簽署生活承諾書,不抽菸、不喝酒,還不許殺生,原住民遇到快樂的事都會殺豬與喝酒慶祝,慈濟會不會管太多?
這種「慈濟化」或「漢化」的運動隱含意味著:我的生活方式比較文明,你的生活方式比較不文明,所以必須要按照我的方式去改造。原住民的生活習慣與獨特的文化要不要改變?要如何改變?應該由原住民自己來決定,漢族或其他宗教族群,都不可也不宜干涉。
在大愛園區重建的教堂十字架下,馬總統放上證嚴法師開示「十在心路」的勸世語,完全沒有尊重原住民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引起許多原住民教徒與牧師的抗議。慈濟雖強調尊重原住民的信仰,蓋了兩座教堂,但是教堂大門的透明玻璃上,鑲刻了證嚴法師靜思語的對聯,其中還有「觀自在」三個大字,據考證,「觀自在」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是觀世音的別號。
傳統基督教堂不該出現所謂的勸世門聯,園區顏明仁牧師指出:「由異教徒來蓋基督教的教堂,這本身就有爭議。」這種強加自己宗教之經文或文字於其他宗教的建築物上,而讓其他宗教教徒感受到不舒服,甚至有受辱的感覺,這種方式似乎非常不妥,相信這並非是證嚴法師的本意,證嚴不是也常強調各宗教本應平等與互相尊重嗎?
未讓原民充分參與
2007 年聯合國通過「原住民權利宣言」,承認並尊重原住民族想要過的生活方式,包括自決權、自我管理、文化權等。慈濟受捐款人之託付,與政府成為災後重建的策略夥伴,應充分尊重原住民自決與自我管理的真正精神。慈濟慈善基金會第三條亦明示:「尊重並了解災區風俗、民情與宗教。」國際紅十字會的救援指導原則第三、五條:「救援工作本身不具有任何宗教與政治目的」、「尊重災區當地文化,接受社會結構與風俗之不同」。
慈濟在永久屋及教堂的設計過程中,實質上並未讓原住民有充分的參與,原住民無法在屋樑上或園區內刻上象徵自己族群精神的圖騰符號,園區卻充滿慈濟的圖騰與雕像。魯凱族、布農族與平埔族等部落重建聯盟、小林村重建委員會、霧台鄉愛鄉協會及當地基督教會,均已多次強烈呼籲:「包括讓居民參與永久屋設計,入口意象及街道等行政區域讓居民自行命名,生活管理由居民決定,慈濟僅負責家屋興建。」不過迄今尚未得到慈濟具體的回應與改善,而政府只出地,這些問題好像視而不見。
慈濟可以認真思考學習放下,園區的圖騰與命名完全交給原住民去決定,讓原住民自己去管理與發展自己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也不要讓園區成為什麼國際示範園區,咸信可以大大減少如印順導師所言的「惱亂眾生」,這也是一種功德無量!
作者為高苑科技大學經管所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