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慈濟內湖開發案縮40%送審 委員以「我執」相勸


【腳是用來走路的日記本】

2013.03.15 

慈濟內湖開發案縮40%送審 委員以「我執」相勸

文字大小
 10  0 Share0 
 
 
本報2013年3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於預定地位於保護區內,慈濟內湖園區開發計畫已經爭議長達15年,昨(14日)再次闖關,在北市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召開第8次專案小組審查會。
雖然在慈濟此次重提的計畫書中,已將建築容積率降低、滯洪沉砂池規劃容量增加,但此案涉及往後諸多保護區變更案,有審查委員主張審慎以對,並嚴謹考量慈濟園區設址在此是否有「不可取代性」,也有委員主張跳脫出「慈濟」來就事論事,不該個案處理。最後審查會主席辛晚教作結,要求再委託專家精算環境容受力,提出精確的研究報告與數據後,擇期重送專案小組討論。
此次會議有上百位支持慈濟的民眾前往關心,擠爆審查會旁聽室與會議室外走道,「半夜修改法律也該讓它通過啦!」他們認為慈濟長久行善值得信任,此計畫不但能美化環境、為地方帶來發展,更相信慈濟能解決水患的問題。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十多位民眾會議前則在市府門口召開記者會,訴求「救救內湖保護區,慈濟不要作違法的事」希望能夠留下保護區,強調慈濟變更案並非為了緊急、 國防、經濟發展等因素,根本不適用《都市計畫法》中的第27條第1項第3款「為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呼籲委員會應該立即駁回,以免違法。

慈濟:容積率降為120%、建蔽率不超過35%

慈濟動員上百支持民眾慈濟在報告中表示,已將建築容積率從160%降低為120%、建蔽率不會超過35%,剩餘的65%以上都將是植披與生態池,而滯洪沉砂池規劃容量也從2562.50立方公尺增加為2822.50立方公尺,遠高於需求容量1538.98立方公尺。更澄清園區內只會有社福與環保設施,早已沒有蓋醫院的計畫。
對於兩方關注的焦點問題水患,慈濟表示基地所在處屬牛稠溪水系,與大湖山莊的集水區大溝溪米粉坑溪的水系不同,且在北市府對溫妮、納莉颱風水患調查報告中,從未指出有哪次水患與慈濟的基地有關。
支持慈濟的民眾更表示當地已是柏油鋪面多年,本來就無透水、保水功能,「早就回不去了」,根本不該稱為保護區,慈濟的計畫反而能有所改善,而老人安養、圖書館等回饋設施都是他們非常期待的。

守護聯盟:變更保護區於法無據

雖然北市都發局主秘劉惠雯表示,慈濟過去在當地經營管理時,沒有再破壞環境,市府肯定其努力,故同意慈濟以都計法變更。
不過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強調,開發案根本與國防無關,「善經濟」一說也難以服人,實在不能以《都市計畫法》中的第27條第1項第3款「為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為由變更。
台北大學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呼籲,若替此案取巧開門鋪路,將違背都市計畫的精神。

規模縮至5000平方公尺以下 即不需變更

問題癥結卡在此計畫案仍然過於龐大,總開發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尺,因此需要變更保護區而能動工。綠黨中執委潘翰聲表示,建築建蔽率35%、容積率120%已是住二(第二種住宅區)的規模,並非低密度的設計,慈濟這次提出的建築量體雖然看起來已經少了40%,但其實仍然不夠,對環境的衝擊仍有疑慮。
荒野保護協會代表王彥龍表示,此案在不變更保護區的前提下,其實許多人樂見其成。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也強調,如果慈濟與支持民眾希望改善目前不甚美觀的柏油鋪面與鐵皮屋,在不變更保護區的狀況下,現在就已經可以拆了,根本不用等。

審查小組:環境容受力要精算

審查委員張桂林提出「如果慈濟此社福專區的計畫不在這塊地上,會有什麼緊急性?」他強調,就算不在這個基地, 慈濟的善舉依然早就遍地開花了,他甚至以佛教術語「我執」二字,來勸告慈濟,並且試著提出解套方案,表示也許北市府提出可以採取交換土地的措施。
審查委員李永展表示,應該跳脫出「慈濟」來就事論事,此案從都市計畫與法律的角度看,有違保護區劃設的原則,不該個案處理,否則惡例一開,將影響往後諸多保護區變更案。許俊美則認為對環境衝擊的審查標準應該更嚴謹。
擔任專案小組召集人的都計委員辛晚教做結時表示,應委託專家精算環境容受力,提出精確的研究報告與數據後,再重開專案小組會議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