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潘朵拉的盒子?─台北市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研議
丁正杰 2014-08-20
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今(20)日上午召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由於台北市近年來發生與保護區解編相關之爭議開發案件所在多有,例如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長期關注之內湖慈濟開發案及北投薇閣小學擴校案等,因此該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以及專案小組會議之討論內容,自為各方關注之焦點。於今日專案小組會議開始前,便有團體於台北市政府大門口,重申反對台北市政府護航薇閣小學擴校、不贊同台北市保護區解編開發利用之立場。本次會議之內容為何,是否涉及台北市保護區範圍之變更,而令各種爭議開發案長驅直入,可謂未演先轟動。
圖說:「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現場 林育勵攝影
都市發展局簡報內容
本次專案小組會議,經主席裁示,不涉及任何個案之討論,而僅就未來規範範疇與方向提供都市計畫委員概略之了解。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旋即針對北市保護區業已高度開發利用地區中之現有住宅、既有機關已及鄰避措施三大類「原有之合法建物」予以簡介,並以北投中和里與秀山里之現有住宅、國安局及劍潭消防隊二既有機關,以及台和實業之鄰避措施之現況作為案例介紹。就此,都發局提及渠等建物於早年合法興建,時至今日已有各種不敷使用之問題,惟受限於保護區開發之相關法令,非無重新檢討用地之需求。
委員意見及會議結論
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就前揭原有之合法建物面臨之問題,除要求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準備更多背景資料以供審酌外,有委員指出關於保護區之劃定與變更用地類別,可由更宏觀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保護區劃設之事由為何,跳脫簡單之坡度、建蔽率等零碎個別指標,納入風險之概念,參酌國土計畫法草案,將保護區內之基地予以分級分類規範;亦有委員認為,台北市之現行人口距離民國60年作成都市計畫時所預想之最大人口尚有一段差距,且隨著都市更新之進行後,都市土地既能進行更高強度之利用,容納更多人口,則考量低碳城市之發展趨勢及極端氣候之威脅下,根本不應鬆綁保護區之開發;另有委員認為,台北市各區正在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本次討論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既攸關各區之重大開發案件是否應許其變更用地類別,自應將該等重大開發案以及人民之陳情內容均納入保護區處理原則所應處理之範疇當中,俾能就未來案件如何處理有所依歸。由於委員間意見分歧甚大,本次會議當中並未達成任何結論,僅由主席裁示請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蒐集更多背景資料後,於下次專案小組會議上再行討論。
用宏觀角度思考保護區
本會亦認為台北市保護區之問題,並不僅侷限於原有之合法建物之困境,而應由更宏觀的角度思考保護區之設立目的,並嚴肅思考若台北市最終決定降低保護區用地變更之門檻時,對於環境所帶來之衝擊,以及對於市民生命財產之威脅等問題。北市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牽涉面向甚廣,稍有不慎,非無致北市之保護區之土地變更利用程序門戶大開,令涉及保護區土地利用之爭議開發案件得以長驅直入之可能,如此重要政策不僅不宜由行政機關草率決定,更有必要思考是否應由台北市議會於北市相關自治條例當中明確增訂之,本會除將持續追蹤本處理原則制訂過程,亦會繼續監督內湖慈濟開發案以及北投薇閣擴校案等爭議案件之都市計畫審議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