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台北都會〉北市保護區開發 將分級、分類管制

〈台北都會〉北市保護區開發 將分級、分類管制

2014-08-21
〔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近來慈濟基金會、薇閣學校推出保護區開發案鬧得沸沸揚揚,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的審查標準備受質疑,為此北市府昨首度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專案小組會議,預計十二月將擬定新原則。台北市都發局也接受專案小組委員建議,將規劃更小範圍保護區的分級、分類開發原則。
  • 環保團體昨北市府及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拉布條,呼籲北市府不能變相啟動全市北護區變更。(記者郭安家攝)
    環保團體昨北市府及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拉布條,呼籲北市府不能變相啟動全市北護區變更。(記者郭安家攝)
民團警告市府別為個案護航
但稍早,北投泉源自救會、內湖保護區生態守護聯盟、北投丹鳳山自救會等團體至北市府前拉布條,「嚴正警告」北市府擬定新原則後,不能大舉啟動各保護區開發,且該「處理」原則不應為那些以教育、慈善之名搞開發的團體開後門,否則只是護航、量身訂做。
專案小組委員歐陽嶠暉則說,北市都市計畫土地未充分利用,部分又都市更新,可居住人口已超過原來計畫人口,有需要再變更保護區嗎?
委員王鑫主張,「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要規劃開發分類、分級的管制方法,每一級都有土地管理原則、保護及允許開發措施,做為往後依據;這制度不補,永遠會存在問題。他也批評,昨天都發局的報告看不出來有保護區環境支援的角度。
台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長邵琇珮坦言,都市計畫委員價值觀、專業不同,過去造成意見分歧,因此該原則將擬定出標準,不會針對個案。對於王的建議,邵說,將盡力試試看,而陽明山國家公園已劃設不同等級管制區,有例可循。

開啟潘朵拉的盒子?─台北市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研議

開啟潘朵拉的盒子?─台北市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研議

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今(20)日上午召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由於台北市近年來發生與保護區解編相關之爭議開發案件所在多有,例如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長期關注之內湖慈濟開發案及北投薇閣小學擴校案等,因此該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以及專案小組會議之討論內容,自為各方關注之焦點。於今日專案小組會議開始前,便有團體於台北市政府大門口,重申反對台北市政府護航薇閣小學擴校、不贊同台北市保護區解編開發利用之立場。本次會議之內容為何,是否涉及台北市保護區範圍之變更,而令各種爭議開發案長驅直入,可謂未演先轟動。
圖說:「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現場 林育勵攝影

都市發展局簡報內容
本次專案小組會議,經主席裁示,不涉及任何個案之討論,而僅就未來規範範疇與方向提供都市計畫委員概略之了解。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旋即針對北市保護區業已高度開發利用地區中之現有住宅、既有機關已及鄰避措施三大類「原有之合法建物」予以簡介,並以北投中和里與秀山里之現有住宅、國安局及劍潭消防隊二既有機關,以及台和實業之鄰避措施之現況作為案例介紹。就此,都發局提及渠等建物於早年合法興建,時至今日已有各種不敷使用之問題,惟受限於保護區開發之相關法令,非無重新檢討用地之需求。

委員意見及會議結論
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就前揭原有之合法建物面臨之問題,除要求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準備更多背景資料以供審酌外,有委員指出關於保護區之劃定與變更用地類別,可由更宏觀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保護區劃設之事由為何,跳脫簡單之坡度、建蔽率等零碎個別指標,納入風險之概念,參酌國土計畫法草案,將保護區內之基地予以分級分類規範;亦有委員認為,台北市之現行人口距離民國60年作成都市計畫時所預想之最大人口尚有一段差距,且隨著都市更新之進行後,都市土地既能進行更高強度之利用,容納更多人口,則考量低碳城市之發展趨勢及極端氣候之威脅下,根本不應鬆綁保護區之開發;另有委員認為,台北市各區正在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本次討論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既攸關各區之重大開發案件是否應許其變更用地類別,自應將該等重大開發案以及人民之陳情內容均納入保護區處理原則所應處理之範疇當中,俾能就未來案件如何處理有所依歸。由於委員間意見分歧甚大,本次會議當中並未達成任何結論,僅由主席裁示請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蒐集更多背景資料後,於下次專案小組會議上再行討論。

用宏觀角度思考保護區
本會亦認為台北市保護區之問題,並不僅侷限於原有之合法建物之困境,而應由更宏觀的角度思考保護區之設立目的,並嚴肅思考若台北市最終決定降低保護區用地變更之門檻時,對於環境所帶來之衝擊,以及對於市民生命財產之威脅等問題。北市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牽涉面向甚廣,稍有不慎,非無致北市之保護區之土地變更利用程序門戶大開,令涉及保護區土地利用之爭議開發案件得以長驅直入之可能,如此重要政策不僅不宜由行政機關草率決定,更有必要思考是否應由台北市議會於北市相關自治條例當中明確增訂之,本會除將持續追蹤本處理原則制訂過程,亦會繼續監督內湖慈濟開發案以及北投薇閣擴校案等爭議案件之都市計畫審議過程。

北市保護區處理仍重他用 都發局急年底完成

北市保護區處理仍重他用 都發局急年底完成

本報2014年8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北市保護區近期接連遭遇變更開發,也引起不少爭議,為此市府展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的討論,並成立專案小組。20日舉行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北市都發局提出一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在年底完成討論;但都發局仍將重點放在變更保護區,少談其他管理,小組仍有砲聲,依此狀況來看恐難如願。
P1100924
由於內湖慈濟、優人神鼓、薇閣小學等陸續提出保護區變更案引發社會爭議,因此在5月第659次都委大會時,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順勢要求都發局研討是否該通盤檢討台北市的保護區,並於大會討論。 經660、661兩次大會後,決定為此組成專案小組,對全市性保護區套圖資料、問題導向案件處理、政策性處理原則等內容進行討論。
P1100920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底的660次大會中,大會要求花3~6個月全面清楚市內的土地,再重新產生保護區處理原則,當時都發局回應,若要進行計劃將會很龐大,時間方面他們沒有把握。如今時隔2個月,在未進行調查的狀況下就提出新版的處理原則建議,果然讓小組不滿。民間也擔心是假借「處理」之名行變更之實。脫宗華也指出,雖是都市計畫,但不討論其他無建築物的使用方式,如農林魚牧,甚至廟宇似乎也不合理。
都發局將保護區現況分類為,已高度發展、低度發展、現況維持原地貌三類。更將其中已高度發展項中的「原有合法建築物」框出視為最重點,涵蓋現有住宅、既有機關與鄰避設施,並舉數例,如北投中和里與秀山里之現有住宅、國安局及劍潭消防隊二既有機關,以及台和實業之鄰避措施,作為案例介紹並進行套圖說明,但此舉令委員感到疑惑,更提問這些例子中有些並沒有提出變更的申請,都發局主動提及恐怕造成困擾。
P1100897
本次專案小組會議,定調為討論原則,不涉及任何個案之討論。「不模擬個案怎麼談原則?」但委員普遍認為,避談個案、不對全市通盤檢查就要討論處理原則並不合理。
張桂林、黃世孟、王鑫都認為應先進行全面的清查再做討論。王鑫更直指,由於外交困境,許多聯合國的土地調查技術台灣都沒有,甚至落後不少第三世界國家。「沒有基本資料怎麼談」,王鑫指出,長久以來在沒有對土地細部瞭解,國內「景觀」都不知道怎麼做景觀計畫,只有「景觀建築計畫」,因此不但應全面調查,相關技術也需要更新。
王鑫強調,「保護區不能亂動,因為它牽涉到當地的生活與生態,因此劃了就不該亂動。」
P1100893
劉小蘭提出,應該回頭檢討當初劃為保護區的理由,歐陽喬暉進一步說,都市計畫的確主要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但台北市現行人口約280萬人,距離1971年時都市計畫時所所預想的最大人口307萬尚有一段差距,且已經趨於穩定平衡,且都市更新持續進行後,都市土地已能更高強度利用,這些現有土地還沒利用完,卻要變更保護區、繼續擴大都市,不盡合理。脫宗華表示,若全面檢討後,若覺得北市的開發已經夠了,即便符合套圖或是相關規定,也不應該再開放。
張桂林認為,應該跳脫簡單坡度、建蔽率等零碎個別指標,納入風險之概念,參酌國土計畫法草案,將保護區內基地予以分級分類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