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得戴蒙「大崩壞」一書,專章探討美國蒙大拿州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很能夠拿來當作「現今」開發中與為開發國家發展的縮影。
戴蒙提到人類在蒙大拿的幾個經濟發展階段,分別是1.狩獵-採集,2.農業社會,3.山野梟雄--獵殺、買賣毛皮,4.礦業、木業、農產品生產,此時期約始於1860年代。5.1996年前後,魚獵從營生轉為休閒,毛皮交易絕跡,而礦業、木業和農業漸漸式微,日益蓬勃的事觀光、休閒、養老和醫療保健。為富有的外州人打造坐擁自然美景的第二個家,則是蒙大拿經濟發展史上最新里程碑。
在現今不同的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都可從像蒙大拿州這樣子的發展歷史模式,找到活生生的片段。
蒙大拿礦業發展時期,留下許多有毒礦渣。從礦場採集出來可運出去銷售的精礦只佔開採的一小部分,而留下來的廢石和尾礦則含有銅、砷、鋅、鎘等有害金屬。另外,蒙大拿的礦石,富含硫化鐵,會產生硫酸。目前蒙大拿廢棄礦場有2萬座,儘管廢礦場有新有舊,都一樣會流出酸性污水和有毒金屬。
1998年,蒙大拿選民公投通過,禁止金礦開採使用氰化物溶解礦石中的黃金。
讀到這兒,來談談最近幾篇新聞。
今年7月16日IPS的報導,在羅馬尼亞同樣禁止用氰化物鍊金。但是羅夏蒙大拿加百列資源資源公司(Rosia Montana Gold Corporation ,RMGC)打算翻案,根據RMGC的說法,「這計畫會止住污染並且保護環境。」這家公司宣稱,他們會清除現有的污染物,而一旦完成萃取,他們會清理乾淨。公司還說,這計畫還可以為高失業率地區帶來3000個工作機會。
從蒙大拿州歷史上的教訓來看RMGC的承諾---會處理乾淨污染物;看RMGC的甜美誘餌---3000個工作機會。有一種眼熟的感覺對不對?國光石化也說他們的污染很低,就業機會很多。
引述IPS這篇報導的文字,『今年5月,歐盟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投票決定,要完全禁絕使用氰化物的礦業。議會指出,氰化物是劇毒,並說,「使用氰化物的礦業能夠提供少量工作機會,不過是8到16年期間而已。這個產業附帶著跨國巨大的污染危機,這風險成本是難以承擔的。」』,在戴蒙此篇章中寫到『我有些蒙大拿朋友這麼說:回顧過去,我們蒙大拿納稅人付了幾十億美元的整治清理費用,相形之下從採礦得到的利益實在少得可憐,更何況大多數利益都被每東或歐州的投資人拿去了。』採礦整治清理的巨大費用早已是蒙大拿的歷史明證,但卻是羅馬尼亞即將面臨的狀況。
提煉一盎司黃金,要開採45公噸礦石,所以,讀者能夠想像有多少萃取處理後礦砂充斥在環境裡,這些礦砂所含有的金屬物質在粉碎礦石過程中散佈到環境,以及氰化物廢液有多少。
再來看看另一篇不忍觸睹的報導,奈及利亞爆發鉛中毒,超過200人死亡。報導提到美國疾管局已經介入,一位該局醫師恰巧也是部落客,詳細敘述整件事情的始末。從尋找污染源到確定鉛中毒與處置。羅醫師說,「一言以蔽之,村中每位幼兒都有鉛中毒,盛行率是100%,幾乎所有幼兒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因此我們要給MSF的名單,就是全村的幼兒名單。」………
羅醫師文章中可以清楚知悉粗糙原始的鍊金過程,有照片有真相,不難想像粉碎礦石過程中夾帶著金屬的粉塵如何散佈到環境,使整個村落所有兒童罹患鉛中毒,無一倖免。而這正是窮人的宿命。
在15日IPS另一篇報導,談到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環境的展望」GEO- LAC3專案報告。專案報告說,窮國發展模式就是輸出許多原物料,比如砍伐木材、輸出礦產,然後人口激增,接下來水電需求大增等等問題,於是永遠擺脫不了貧窮。我們看看奈及利亞那些將「淘金」工作帶到家庭裡,就好像早期台灣的家庭即工廠的樣子,面對這種景況,誰還說得出口「環境保護比經濟重要」呢?但是,GEO- LAC3專案報告提到,「要將環境內化為國家重要資產,不能只估算生態系統價值,還有為社區提供乾淨空氣、水源、食物等等脫離貧窮的貢獻。」』,也就是說,對於窮人而言,跟其空談環境保護、保育,其實是非常高調而慘忍的,而樂觀地那面的意思是,請政府當局/財團/富人好好想清楚如何利用/保護環境、永續經營發展吧。
看這幾篇新聞以及戴蒙這篇蒙大拿的故事,不禁令我又聯想起怪手鏟掉即將採收的稻田,那假借經濟開發大旗,強行徵收弱勢農民田地的惡行惡法;以及當政府只有高污染的高科技產業思維,終究台灣還會留下幾塊美麗的鄉間,當成富人坐擁自然美景的第二個家,如同蒙大拿現在。